GRC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8-4-20 浏览次数:4366
GRC的国际发展历程
GRC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在GRC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其突出的物理性能,使得人们对GRC材料给予了厚望。当时在GRC材料中使用的是无碱玻璃纤维(E-Glass),这种纤维原本是用于塑料制品,并且相当成功。但是由于水泥是一种碱性材料,不具备耐碱性能的无碱玻璃纤维长期处于水泥制品的碱性环境中,不断地被侵蚀,使得GRC制品性能迅速下降,无法保证GRC制品的耐久性及安全性。这一问题在当时严重制约了GRC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20世纪七十年代,由英国的建筑研究机构(BRE)与皮尔金玻璃公司(Pilkigton)进行抗碱玻璃纤维增强波特兰水泥制品的联合开发。耐碱玻璃纤维的诞生,成功解决了GRC制品的耐久性问题,使得GRC获得的新生。其后又逐渐扩展到日本、美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中国、新加坡、罗马尼亚等40多个国家,计有500多家公司取得制造GRC制品的许可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GRC年产量约40多万吨,其中日本年产量约达12万吨,美国约8万吨,欧洲各国10万吨以上,中国约达8万吨以上。
GRC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GRC生产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GRC:1958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普通玻璃纤维砼的研究。当时的主要材料是高碱性的硅酸盐普通水泥与有碱或无碱的玻璃纤维。
第二代GRC:1971年,英国皮尔金顿兄弟公司将马容达博士发明的含锆抗碱玻璃纤维增强的GRC正式推向市场。
第三代GRC:七十年代中期,中国对于GRC中玻璃纤维的耐碱性问题,一方面进行高性能耐碱玻璃纤维的开发,另一方面着手于研制低碱度水泥,成功研制出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以及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低碱度水泥以及耐碱玻璃纤维相匹配的双保险技术路线,彻底解决的玻璃纤维耐碱性不足这一顽疾,这就是第三代GRC。
在之后的GRC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材料引入其中改善GRC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缺点,例如丙烯酸聚合物(ploymer)。对于水泥制品而言,养护是一个极其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传统的养护方式主要为湿养护,一般需要28天的时间才能保证其各项物理性能。现代建筑工程的工期都比较紧,而GRC装饰产品大多都是根据项目的不同规格、造型、效果进行订单式生产,因此设计师和厂家由于很难在工期和产品养护上找到一个矛盾的平衡点而大费脑筋,这对GRC的应用推广带来很大的困难。聚合物的成功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问题,因为聚合物添加到GRC混合材料中,可以约束GRC制品的水分挥发,保证足够的自由水供应水泥的后期水化反应,并且可以提高GRC制品的抗裂、抗渗、耐磨、耐老化、耐腐蚀等多种性能。另外就是关于火山灰质材料—偏高岭土,使得GRC制品在强度、密实度、抗渗、抗收缩、抗老化等性能上又上升。
上一篇:GRC的生产工艺... 下一篇:GRC的材料组成...